5G網路在即,基地台密度增加也將提升光纖光纜需求量。卓越成功、太平洋電線電纜、華新麗華、聯合光纖、台通光電等光纖光纜公司莫不為5G時代的來臨做好準備。然而光纖光纜廠商也心知肚明,台灣市場小,而光纖光纜在通訊基礎建設中是屬於工程所需的材料,僅約佔其所有經費的1%,所以如何再創造光纖通訊的附加價值,是光纖光纜廠急需轉型的方向-聯合光纖林慧鈞董事長如是說。
36年前素有台灣通訊教父之稱的金世添(1923~2013)博士所創辦聯合光纖通信可謂是台灣光通訊產業的一座里程碑。聯合光纖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係由太平洋電線電纜、華新麗華、大同、大亞、宏泰電工、六和、良維等公司於1984年在竹科聯合成立的光纖專業製造廠商,以延攬海外學人及承接國外技術來供給國內光纖需求。1987年與美國AT&T合作,建立了台灣首座的光纜生產線,當時正值美國光纖通訊產業起步,台灣能有一家光纖的專業廠商,可謂登上全球通訊科技之林。而再老牌的公司也需要不斷創新。
近幾年聯合光纖通信積極投入列車通訊系統,整合了廣播、對講、旅客資訊、車地無線傳輸、CCTV等五大解決方案,並可融入捷運、高鐵等各種列車的平台技術。過去各列車與其通訊或號誌系統,均由國際大廠所掌握,至今聯合光纖可憑己技術成為國際大廠的合作夥伴,例如在工程合作方面分別與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德國西門子、日本日立等大廠保持合作關係,藉此直接或間接提供車載的通訊方案。尤其在每一條列車工程的承包商不一定相同的情況之下,聯合光纖得要整合新舊或不同的車載通訊系統。
聯合光纖通信董事長林慧鈞表示,以上所述的車載通訊業務是近十年才開始投入研發,而光纖纜線依然是重要的技術發展重點。該公司與日本藤倉(Fujikura)技術移轉了“高芯數光纜與卷束式蛛網光纖帶光纜”(WTR/SWR),大大降低光纜的包覆體積,使得光纜可以高達300芯數,並降低光纖網路的建置成本,可用在5G、有線電視。尤其在有線電視方面,未來因應畫質提升到4K以上的解析度,以及汰換老舊同軸電纜的要求,有線電視會有一波光纖纜線的需求。
林慧鈞說,包括聯合光纖通信在內的台灣光纖纜線廠商都力圖技術與服務的提升,以及業務的轉型。但在通訊設備國產化方面仍需政府支持與民眾的肯定。而車載通訊技術方面,要串聯各廠的封閉系統,站上公共運輸平台,這對中小型企業實屬不易。聯合光纖通信如今已達此境界,將來還會國際大廠合作,將技術服務輸出海外市場。
圖 聯合光纖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