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0-01-20-2021-01-20
5G服務即將上路,其「低延遲」的特性被期望可以應用在自駕車、智慧製造,和遠端操控,以及遠距醫療等。其中,遠距醫療(Telemedicine)與遠端照護(Telehealth)在過去受限於技術瓶頸,尤其因頻寬不足,一直難以真正實現,直到如今,藉由影像與感測、AR/VR、光通訊等光電技術、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以及5G服務,遠距醫療方可大放光彩。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在台北的醫生可以對在台東的病患做問診,甚至動手術。而日常的健康管理更容易藉由上述科技所整合的穿戴式裝置,將生理數據做大數據分析,以落實預防重於治療,或進行緊急的救護行動。
遠距醫療是各國施政重點 彌補城鄉差距
歐洲諸國在1990年代即在重整醫療管理,即持續提升醫療資源的實用效率,並陸續結合各種新興的醫療技術,例如遠距醫療技術。而葡萄牙在2019年11月即全球首見,將遠距醫療提升至國家等級的戰略計劃(National Strategic Telehealth Plan)。由別於以往的醫療思維與體系,該計畫的主要精神是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思維,讓病患能更主動地與醫療系統做互動,一同來管理病患的健康問題。這計劃所涉及的配套措施還包括遠距醫療的基礎建設、互動操作的信賴性、遠端醫療服務的可用性,以及法規的合法性等問題。同時,專業照護人員也必須加強數位醫療教育;病患在健康照護方面的知識與素養也必須提高。
以上所述的遠距醫療服務的對象比較適用於慢性病患,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心臟衰竭,迄今已為556名患者提供了遠距醫療服務。以該國一家Viana do Castelo醫院為例,該醫院為COPD所提供的遠端照護的病患數目已從15位,增加到80名,並號稱降低了50%的意外事件與70%的非預期住院。似乎病患與看護對於這系統與服務都非常滿意。
其實台灣在先進的遠距醫療方面也不惶多讓。早在葡萄牙提出遠距醫療戰略計畫的前一年,2018年5月衛生福利部發布了「通訊診療治療辦法」,規範遠距醫療之照護對象與模式。同年11月衛服部台東醫院就與高雄長庚醫院聯合開辦「遠距醫療門診」服務,以準備服務台東縣較偏遠約3萬名民眾。初期的門診科別先以眼耳鼻喉、皮膚科為主,未來將擴增配備,可增加肝膽腸胃科、心臟內科等診療服務。以後再視成效,增設各醫療專科。在葡萄牙提出遠距醫療戰略計畫的同時,2019年12月衛福部又推動了「智慧醫療區域聯防試辦計畫」,連結了雲林縣十家醫院、長照機構,和資通訊產業,將區域內各層級醫療資源更緊密結合,組成醫療物聯網。而幾乎同一時間,遠傳電信也與亞東醫院、慈濟醫院、高雄醫大附設紀念醫院等合作,在新竹、台東等場域試辦國內第一個5G遠距醫療計畫。
遠距醫療延伸至外太空 遠端照護走入消費性市場
遠距醫療與遠端照護更是在極端環境不可或缺的技術,尤其在國防、太空等環境。最近醫學期刊報導,NASA利用遠距醫療協助國際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做超音波檢查,透過地面上醫生的會診,利用太空站裡有限的醫藥資源,成功地解決太空人潛在的血栓危機。此外藉由AI大數據與手機網路的普及,類似遠端照護的應用也應運而生在生活中。例如護膚品牌露得清發表了皮膚檢測軟體Skin360;該App可讓消費者直接利用手機相機掃描皮膚,將皮膚影像上傳至資料庫做分析。該資料庫可根據皺紋、黑斑、色澤等大量數據,提供個人化的產品建議。
遠距醫療應用整合影像感測、醫學影像、AR/VR等多項光電科技
遠距醫療必須整合醫療相關的各種複雜的數位資訊,包括數位病歷、各類的生理訊號,例如心電圖、腦波圖、所有的醫療影像,例如X光、超音波、內視鏡、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等,以及即時互動的影音資訊。上述的各種資訊需要軟體,將這些不同的文字、數據、圖形、影像、音訊、視訊等各種資料型式做整合。
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達文西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可謂是最具代表性光電視覺導航系統;該系統讓醫師完全透過立體影像,做手術操作。新一代的達文西手術系統更結合AR與VR來操作。AR/VR能同時將CT、MRI等不同醫學影像,渲染在術中的視覺影像中,並同時將任何生理的即時訊息,疊加在手術視野裡。未來達文西手術系統再結合5G通訊,讓通訊延遲不會再是疑慮,屆時遠端手術技術更是水到渠成。一位熟練的名醫甚至可以藉由遠端醫師的協助,同時進行10台達文西手術。
遠距醫療與遠端照護市場年增19%
據估計2018年包括產品與服務的遠距醫療的市場達到214億美元,估計2024年可達到604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有19%,呈現高速成長。遠距醫療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技術的創新、遠端照護病患的增加、醫療保健成本的上漲等因素。進軍遠端醫療的公司包括有Philips、Aerotel、Allscripts、AMD、BioTelemetry、InTouch Health、Medtronic等公司;台灣亦有鳴醫科技、台灣遠距醫療器材公司等創新公司。
結語
在日趨老齡化的社會中,藉由光電科技、5G、AI等資通訊科技的進步,喊了十幾年的遠距醫療與遠端照護已經越來越容易實現。遠距醫療搭配上號稱能改變社會的5G通訊,以及光電感測、醫學影像等科技,的確如虎添翼。由葡萄牙的案例即可知遠端照護可降低一半的意外機率,並大幅度減低非預期住院所耗費的醫療資源;台灣也正藉由遠端醫療來彌補城鄉資源差距。全球許多新創團隊也正瞄準這塊市場,剩下就看想像與創新能延伸到多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