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nature, 2019 / PIDA整理
量子科技的投資產生泡沫化了嗎?
由上圖可知,這段期間全球已知的投資案件多達83件,平均獲得約769萬美元的投資(2.3億台幣),且29%的案件投資在量子通訊;30%的案件投資在量子計算;33%的案件投資在開發量子科技所需的軟體。北美仍占有這些投資金額的70%,歐洲與亞太地區則各約占15%。然而由於中國大陸私人的投資金額並未完全揭露,所以亞太地區的比例可能潛在更高。
七年的時間投資了約6.74億美元算是大筆的投資嗎?光電協進會認為,目前在量子科技的投資仍然遜於人工智慧(AI)或LiDAR。2018年美國創投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已激增至93億美元;矽谷的創投僅在2019年就共投入超過8億美元在LiDAR。所以相形之下,目前全球在量子科技的投資在相對比例上並不高。但無論如何,創投的投資就是要看到回報,所以量子科技的新創公司必須證明這前瞻的科技在商業上是可以獲利的,否則會類似AI,經歷了一兩次熱潮但又冷卻的過程。
量子科技領域求才若渴
在量子新創公司紛紛成立之際,自然需要相當多的人才來開發尚未發明的設備器材。這些公司正在尋找物理、數學和工程等關鍵領域擁有高等學位的人才,然而現有學校卻很少有課程真正能提供量子科技的學位或專業。所以企業得還得要訓練學生,但要培養出專家還需要一段時間。一家促進量子計算生態系的招聘機構StrategicQC執行長Herman Collins說:由於先進的量子專家仍鳳毛麟角,所以企業只能尋找相關領域的人才,特別量子力學、數學,或計算機科學,而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也不可或缺。而與量子科技相關的職位中,仍約有20%的工作機會是在市場行銷、銷售、管理、技術支援和運營領域,以確保公司能順利運作。
事實上大企業聘僱量子人才也是相當重要!因為金融業、航太運輸業、國防太空、醫療業界、電信業、能源業界等各領域企業應該要認知未來量子科技的影響力,所以讓企業內部增加量子科技人才是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