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台科大奈米材料應用技術大突破 獲奈米科技展大獎肯定
歐洲科學家利用新型光收發模組以降低功耗達到降低碳排放量
聚合物鏡片的開發可降低消費類產品的紅外偵測成本
半導體中心助攻台廠搶AI及智慧感測商機
光電科技商業化 搭起產官學研橋樑
參與5G元年新商機,發現宜科新蘭海
全像投影待克服的技術障礙
盤點CES 2020 十大光電科技發展與應用
EN雷達(RADAR)與光達(LiDAR)技術互補成趨勢
隆達深耕車用LED模組 強化汽車照明滲透率
LCD退場態勢明確 各面板廠重新整軍
Micro LED是否需要全半導體晶圓級製程
RGB LED單晶粒將可降低Micro LED製程30%成本
繼日本Nepcon 衍生Automotive World 與CES分庭抗禮
Autel挑戰無人機霸主DJI
國內5G高額標金,放緩5G建設腳步?
Micro LED瞄準AR眼鏡市場 各家廠商摩拳擦掌
消費性電子巨擘進軍車市 車廠坐以待斃?
VR/AR/MR產業火熱 誰來挑戰高通地位?
光電科技搭載5G通訊 遠距醫療無虎添翼
折疊式手機是否僅為曇花一現?
量子計算時代近了嗎?量子電腦如何解決傳統電腦所遭遇的5個棘手問題
摺疊式顯示市場看好 手機打頭陣
空中飛行車商業化服務即將到來
矽光子晶片設計產業的誕生
OCR製程可望導入折疊式OLED面板
數位光學打破傳統光學應用藩籬 全像顯示/AR/通訊商機濃
生醫影像結合AI 數位醫療發展新契機
美國太陽能201條款如解除 國內太陽能產業有何影響?
影響2020影像產業的幾項趨勢
半導體產業爭霸賽的關鍵仍在光學技術
金鼠年 4K戰火延燒8K戰場
醫療用AR/VR產值上看65億美元 亞太市場打頭陣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 UVC LED殺菌需求巨增
美國西部光電展將登場 光電協進會帶領廠商爭取北美商機
無人計程車隊即將推出
量子加密通訊產業的誕生
台灣光學產學界備戰2020美西光電展
武漢肺炎對光電產業的影響
LCD價格持續下探 韓國廠商布局策略
面板重鎮疫情淪陷 訂單可望轉國內廠商
直擊Photonics West 2020 系列
2020光通訊觀察:5G、中美貿易戰、武漢肺炎
武漢疫情延燒,5G成即時遠距醫療利器
直擊Photonics West 2020 系列
直擊Photonics West 2020 系列
LG P-OLED面板成功導入在車用市場
直擊Photonics West 2020 系列
顯示器規格新戰場 高刷新率螢幕
Smart Dust成為生醫檢測利器
照明新寵兒 雷射照明能否取而代之
折疊手機激起OLED面板浪花
【直擊Photonics West 2020系列】稜鏡獎告訴著台灣什麼事?
美國政府倍增量子科技預算 看看大廠 想想台灣
【25屆IOA會議】2019全球光電產值4,630億美元 台灣佔10%
光網通廠齊迎400G高速光纖傳輸系統時代
掌握5G創造6G
ToF風潮 3D感測相機模組倍數成長
【Environment系列】2020太陽能逆變器替換市場需求達8.7GW
【Display系列】新冠肺炎疫情 韓面板廠斷鏈影響
【Environment系列】太陽光電技術發展不停歇 綠能市場年成長9%
【Environment系列】全球佈建太陽能電站風潮 正襲捲台灣
【Display系列】武漢肺炎激發AR/VR應用商機
【Biomedical系列】防疫期間 UV-C紫外線可降低感染機率
【Environment系列】歐洲太陽能PPA市場火熱
【Display系列】JDI展示專門為VR應用設計面板
【Communication系列】氮化鎵優勢 市場需求巨增
【Environment系列】技術新突破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可達26.3%
【Biomedical系列】因應防疫需求 熱像儀需求暴漲
【Display系列】摺疊手機掀起UTG CPI保護膜戰爭
【Display系列】新零售與物聯網(IoT) 電子紙不再只為閱讀
【Biomedical系列】圍堵冠狀病毒 生物辨識上陣
【Environment系列】鈣鈦礦太陽電池商用化可期?
【Biomedical系列】UVC主動防疫系統 資訊科技廠商投入
【Display系列】摺疊式手機市場 台廠面臨淘汰賽局面
【Communication系列】聯合光纖通信發展列車通訊技術 進軍海外市場
【Display系列】實測結果略勝 8K電視準備好了嗎?
【Environment系列】工業自動化台廠扮演關鍵要角
【BIOMEDICAL系列】殺菌利器 迪伸電子展示紫外線UVC LED模組
【ENVIRONMENT系列】NREL開發出轉換效率27%矽鈣鈦礦串聯電池
【Communication系列】 美光纖需求遲緩 業界寄望5G佈署
【Communication系列】 光纜市場何時回春 5G、FTTH、長途光纜為關鍵
【ENVIRONMENT系列】LED可調節人體褪黑激素
光電協進會為廠商拓商機 獨家代理中國光博會
【COMMUNICATION系列】全球光通信和網路的頂級年度盛會(OFC 2020)
【Quantum系列】Honeywell真有可能在三個月後推出全球最強大的量子電腦嗎?
【Biomedical系列】 使用AI和成像技術 機器人也可替人抽血
【Communication系列】消費性電子和汽車應用需求強勁 ToF模組可望成長3.25倍
【Display系列】台灣電視面板市占率達26%首度超越韓國
【ENVIRONMENT系列】高功率時代下 GaN SiC材料成主流
【Automotive系列】 研究人員找出自駕車系統辨識盲點
【Communication系列】 OFC 2020總結 從人類社會的聯繫到宇宙的探索 光通訊技術不可或缺
3D列印有效對抗冠狀病毒疫情
【量子系列】 低溫冷卻技術加速量子電腦開發
【ENVIRONMENT系列】2020太陽能發電安裝容量 BNEF下修11%
【Communication】全球智慧手機需求估下降2.3% 第三季有望回穩
量子科技投資增加 量子通訊、計算、軟體領域求才若渴
【Display】2020 OLED電視面板出貨量估成長33%
【Communication系列】AR/VR第三季需求有望反彈 年增長率上看23.6%
【Display】2019年全球LED顯示器產值猛增34.7%
【Biomedical系列】 冠狀病毒疫情蔓延 遠距醫療結合VR上陣抗敵
【Display系列】 Apple專利透露摺疊式iPhone細節
【量子系列】 量子運算何時能破解區塊鏈?
【Communication】2019智慧手機ODM市場成長近2成
病毒在哪裡? 分子影像技術可提供解答
【Display系列】2020全球LCD電視面板出貨量將降1成
【Communication系列】誰會成為指紋辨識技術霸主 是超聲波還是光學
【Quantum系列】歐美日中台量子科技計畫巡禮 台灣尋找競爭利基
【Display】汽車窗戶顯示 DLP投影新商機
疫情熱產業冷 IEA籲能源轉型不能停
【ENVIRONMENT系列】 對抗氣候變遷 光電科技打頭陣
2020景氣調查--疫情影響光電產業信心 未來審慎持平
疫情轉單效應只聞樓梯響 供應鏈斷鏈為主因
【Display】歐美疫情大蔓延 全球面板需求大急凍
T-ray影像技術、AI、超級電腦投入戰疫
【Communication系列】資料中心佈建需求 磷化銦(InP)年複合成長率達14%
【Display】量子點色轉換技術引入 三星大舉壓進顯示器市場
【Communication系列】多鏡頭趨勢確立 CIS產業前景看好
跨領域整合 AR/VR讓機器人更聰明
【Automotive系列】 微機電解決方案加速LiDAR市場成長
【Environement系列】 對抗氣候變遷 光學檢測打頭陣
【Biomedical系列】 人工智慧開啟遠距醫療更多可能
【Environement系列】 全球PV發電容量達583.5GW
量子記憶糾纏了22到50公里 量子電腦網路可跨越城域
【Display】大陸垂直結盟 盼能殺出面板低價重圍
【Biomedical系列】快篩是戰疫前線的關鍵技術
【Display】手機OLED面板三星遙遙領先 陸廠全力追趕
【Display】受公衛事件影響 2020年電視出貨量下修10%
【Communication】韓5G設備建設領先 5G手機總銷量有望達到48%
【Environment系列】 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概況與趨勢
【Display】Apple佈局AR/VR專利 瞄準頭戴顯示器與AR眼鏡市場
【Automotive】LiDAR應用領域廣 市場上看22億美元
【Display系列】 疫情緊需求旺 AR/VR裝置上看1600萬套
【Communication】無人機搭5G 應用如虎添翼
【Display系列】 Micro LED引領次世代顯示技術
【Communication】5G、電力新應用 碳化矽、氮化鎵展現雙星潛力
【Display】華為加入OLED電視市場 競爭更加血腥
【Automotive】Level 3邁進 3D-LiDAR即將問世
【Display】Micro LED電視普及 三星將時程延後到2024
【Communication】5G毫米波頻譜未來將獲得更多吸引力
【Automotive系列】自動駕駛安全嗎? 光電感測技術可以協助持續改善
【Environment】疫情流行SSSS 將加速帶動UVC LED替代汞燈趨勢
High Speed Demands Stimulating 5G Market
再築護國長城 PIDA成立「台灣化合物半導體及設備產學聯盟」
PIDA Post March 2021
PIDA Post February 2021
PIDA Post January 2021
PIDA Post July 2021
PIDA Post August 2021
Beneq Announces Advanced ALD Precision Optical Coating Technology with a Diameter of 600mm at OPTO T
ACE Solution, Teradyne, and PIDA promote ETS serie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esting costs
International Quantum Technologies Forum 2023

LCD退場態勢明確 各面板廠重新整軍



發布日期: 2020-01-16-2021-01-16

近年來受到LCD產品價格持續下滑的影響,南韓、日本、中國等廠商相繼擴大建設OLED工廠,搶佔OLED市場占有率。根據IHS Markit 2019年統計,全球在OLED面板終端應用市場調查,智慧手機比重高達71%,第二為可穿戴裝置的10%,電視及家用電器比重則為6%,其他領域占10%。其中2019年智慧手機OLED面板市佔率第一為三星40.2%、日本面板大廠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 Inc.,JDI)排名第二,市占率為12.3%、中國面板製造商京東方(BOE)以11.9%的市占率排名第3。另外在OLED電視面板市佔率方面第一為LG電子49.8%、Sony由於從2017年才開始推出OLED電視,市占率23.7%排名第二、日本老牌電子製造商松下(Panasonic) 以13.8%的市占率排名第3。

近年來OLED面板受到全球智慧手機、車用、電視及穿戴裝置品牌廠的青睞,導致商業上的需求量也不斷成長。在不同尺寸對應的應用領域下,各業者今年初紛紛推出嶄新型態的產品。LGD在今年CES展示48吋下展型可捲式OLED電視,在飯店應用市場展示出8片55吋OLED組成波浪型藝術牆及2片12.3吋組成的車用資訊顯示器。光電協進會產業分析師林政賢表示,2020在車用面板是各家廠商競逐的重要利基市場,Porsche開響第一槍,去年在電動跑車Taycan車款導入第一台16.8吋曲面OLED儀表顯示器,後續凱迪拉克第4代Escalade、特斯拉model X及Audi A8都預計在下半年計畫導入。林政賢進一步指出,汽車產業是一個非常封閉的環境,國際車廠並不會將產品Cost Down視為重要的任務,因為汽車是與生命財產有關的產業,產品設計的不良或可靠性的缺陷將會造成車廠巨大的賠償,因此車廠不會輕易的去更換供應商,因此車用OLED市場將可望長期挹注面板廠商獲利。

資料來源:保時捷(Porsche)

隨著屏下指紋辨識觸控功能搭配OLED面板的需求強烈,以及全球5大智慧手機品牌大廠陸續導入高階手機。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的大幅增長,也壓縮LCD面板出貨比重,再加上廠商在OLED技術持續進行優化,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依目前5.75吋 OLED 面板成本與6吋LCD面板相比下,成本價格已降至約當 LCD 的水準,約15~18塊美金左右。林政賢表示,去年底Panasonic震撼發佈旗下「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PLD)」於2021年停止LCD面板的生產業務,配合面板市場需求進行轉換,投入OLED新產品。並進一步表示2019年智慧型手機使用OLED面板的機型滲透率達到60%,反觀LCD面板的機型滲透率剩下40%,未來OLED面板繼續大量供貨下,成本持續下探。2020年將會逐漸取代 LCD 手機面板成為新一代主流顯示技術。

國內廠商在OLED布局上相對保守僅慎,在新增產能有限下,持續推出差異化尺寸及高技術含量產品與以抗衡。友達表示,在OLED顯示布局上,以開發出17.3吋UHD 4K噴墨印刷(IJP)OLED面板,預計Q4進行批量生產,未來業務強化在LTPS LCD車用面板,期望首季市占率達到12%。另一家台廠群創表示,目前在OLED上並無投入研發計畫,而未來公司策略是以AM Mini LED產品來替代OLED面板。林政賢指出根據電子時報報導2019年OLED電視出貨成長率達46%,但在2019年台灣面板產值相較前一年衰退6%,看出台灣面板廠在2019年OLED這波出貨高峰,營收並沒有跟著市場逐步成長。雖然台灣廠商在OLED沒有搶占到市場優勢,隨著噴墨印刷OLED、Mini LED、Micro LED等新技術緊接發展出來,台灣是否能透過新興顯示技術來改變全球面板市場板塊,開闢另一個嶄新的賽局,後續將持續觀察。